藝術展覽的
跨媒體傳播
以“我們的家當”為例
“
“我們的家當”
All We Love
2019年10月25日🧑🏼🦲,11位藝術家和9位故事當事人,把自己的“家當”搬進了798藝術區。
他們借助跨媒體傳播手段,綜合運用多種媒介,嘗試通過藝術再創作的方式探討“家當”背後的意義。 且讓我們透過“我們的家當”藝術展,掙脫傳統布展形式的桎梏,嘗試窺探跨媒體傳播在藝術領域激起的水花🧎。 01
“手工耿”的潮玩店
“無用”手作的“用”
潮玩店外面的屏幕上🌹,循環播放著一部有關“手工耿”的短片🧑⚕️,讓我們看到這位“河北愛迪生”的創作之路。而在店鋪的櫃臺上👨🏼🔧,擺放著手工耿的各種手作——大力金剛震耳撥浪鼓、霸氣菜刀梳……
不同媒體之間的合作、共生、互動與協調,是跨媒體傳播的一個層面🧎♀️➡️。
展覽通過視頻媒介與實物媒介的結合,可以讓不同的受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接受傳播者想要表達的信息內容🧜🏽♀️,在體現了“受眾本位”思想的同時👳🏽♂️,也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 02 光與影的奇幻雕刻 裁出生活的剪影 “家當的雕刻光影”模塊由藝術家唐征維和剪紙非遺傳承人鄭平聯手打造。一刀一刀裁出的剪紙👨🏼🏫、溫暖的燈光和有感染力的標語相互混合👤、發酵,最終引起了化學反應⛑🏄🏼。 光影落在栩栩如生的剪紙上,不僅使作品更有層次感🪈,也打破了以往非遺文化的呈現形式✶,為其註入了新鮮的生命力🔰👨🦲,提高了受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跨媒體展覽綜合利用媒介資源的強大能力,讓受眾不再因為長時間觀看單一媒介而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為他們帶來了獨特的觀展體驗。 03 SCHOOL Live & Bar 的夏天 聽一支夏日抒情搖滾 老板劉非說:“酒吧裏來來往往的人群🧗🏼♀️,都是我的家當。” 展覽的布景部分復製了酒吧的場景——吧臺上站立著各色的啤酒🥚,有塑料小人和它們一起排隊,後面的黑板上寫滿演出的曲目——Rock & Roll標語總是讓人心潮澎湃🧘🏽♀️。拉開旁邊那扇冰箱門🧎♀️➡️,音樂響起,裏面的迷你群眾演唱會正式開始👉🏻,觀眾的心也跟著閃爍。 借助這種交互性質的藝術裝置與沉浸式的布景,受眾的觀看需求也得到極大滿足🐰🪺,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觀展體驗⛑️。 04 孫大聖的水簾洞 小小帳篷 內有乾坤 “水簾洞”依托帳篷進行布展,藝術家康好賢用畫筆勾勒出經典的齊天大聖形象,配合光影裝置呈現出動態的效果🫕。而帳篷外則是兩尊手持金箍棒的孫悟空雕塑。 對於喜愛動畫片的兒童來說👩🏼🦰,可以盡情觀看孫大聖的動態影像,而對於喜歡安靜的老年人來說,也可以在門口駐足,欣賞那兩尊孫悟空雕像👮🏻♀️。 在跨媒體展覽中👇🏻,由於信息在不同媒體之間流布與互動,使得相同的內容可以傳播到任何一個有年齡特征的受眾🔔,最大限度地擴大受眾覆蓋面。 “但你總要有所持守” 在看展已經成為一種新生活方式的今天,跨媒體展覽無疑為人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豐富的媒介與先進的傳播手段固然重要👩🔧,但我們總要有所保留👱。 正如田壯壯所說🚆:“但你總要有所持守🛌🏼,尤其是那些美好的東西8️⃣。現代化應該是一個逐漸的過程,而不是在廢墟上平地起高樓。” 跨媒體展也是如此。 如何在不破壞藝術本真的基礎上,更好地利用跨媒體傳播技術推動藝術的發展,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作者 /趙舒翼 配圖 /北京BANG 指導老師/徐藝心 輪值主編/洪建平 責任編輯/黃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