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全民健身”的號召,
馬拉松在大眾體育中也越來越普及。
然而,馬拉松畢竟屬於極限運動,
有一定的危險系數。
因此,學會科學地跑馬拉松是十分必要的🧙。
賽前準備
訓練要從小到大
從少到多
第一次跑馬拉松的人要準備6個月以上,進行間歇跑。先跑三公裏再逐步提升,但是每周提升的總距離不能超過上周的10%—20%。最後在比賽前兩周進行LSD(長距離慢跑),檢驗自己的撞墻期,為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學會看懂
路線圖和海拔圖
線路圖和海拔圖常常被很多人忽略🧑🏼🏫,實際上它深藏玄機。海拔起落較大的地方,上坡要降速放緩,下坡要略微加大一些配速;一些平緩路段要註意跑姿和呼吸的節奏,調動好身體和心理的積極性……有很多跑友喜歡把全馬路線分解成各個小路線🪃、小目標,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更有利於馬拉松比賽的完成。
對“撞墻期”
有一個心理預估
“撞墻期”就是跑者的體能已經達到極限,之前儲存的能量幾乎耗盡,這就會造成身體的瞬間疲累。因而要在此之前就需要及時補充鹽丸、能量膠等🚁,對身體的能量進一步提供補充👩🎓👨🏼🎤,讓我們的身體平穩度過撞墻期。
製訂合理的補給方案
生活中不能餓了才吃飯😤,也不能渴了才喝水🧎♀️➡️。補給也是這樣,要對身體的代謝有一定正確的預估🥚,給身體的消耗留出提前量。賽前階段糖原的儲備,對提高運動能力有明顯果。
合理調整和控製飲食
比賽前三天增加飲水量;戒酒、戒油膩食一周;賽前兩小時吃早餐;比賽時胃充分排空🕤;這些能夠避免運動中的嘔吐。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配合蛋白質♓️。長時間跑步會加速腸蠕動👩🏽🚀,避免食用膳食纖維⚒,減少奔跑中上廁所的次數;比賽前半小時補充300~500ml電解質飲料,或一劑鹽丸。
賽中姿勢
腳著地的正確方式
研究表明🏈,一名好的長距離跑者通常是以族中著地的🕺🏼。慢跑者以足中和腳跟著地,快跑者著地點比慢跑者靠前🖲🏄🏿♀️。這樣可以減少震動,緩解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壓力,同時為下一個邁步做好準備。
臀部和頭部的姿勢
著地時你的腳應該在你的重心線的末端,也就是“頭臀腳”三點成一線🥿。頭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轉頭 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通常是從脖子以上部分轉動,避免身體的扭轉,避免在行進時產生不穩定🐕。
手臂的姿勢
要保持放松🧛🏻♂️,將手臂自然彎曲在腰線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很多長跑運動員手臂都是略帶弧度擺動的,不要把太多的力氣使在手臂上,不能激烈地擺動手臂。
膝蓋
長距離跑步時膝蓋不要抬太高。只有短跑或上坡時才需要抬高膝蓋。
步長
長距離跑步步長不能過大,它會導致很多傷害,包括足腱👩🏻🦼➡️、髂脛疼痛和髂腰肌疼痛。
呼吸
保持深度呼吸和規則呼吸,很多時候呼吸會自己調節,要口鼻同時呼吸吸入足夠的氧氣🤟🏻。
上坡和下坡
上坡時放慢速度、加快擺動手臂。下坡時同樣也要謹慎放慢速度,否則對膝蓋傷害非常大。
賽後恢復
盡早補糖補水極大有助於疲勞恢復
跑馬結束後,體內糖虧空,身體也基本處於脫水狀態👹,身體消耗很大。大量運動營養學研究證實,運動結束後盡早補糖補水有助於糾正電解質紊亂,消除疲勞🧑🏽💼,其效果遠遠優於運動後過一段時間再補糖補水。
達到終點半小時再進行
拉伸和肌肉放松
馬拉松比賽到達終點並不適合立即拉伸,但在半小時以後,你需要進行全面和細致的拉伸,通過拉長肌肉,達到消除肌肉緊張👘,促進再生的作用🦍。拉伸最好能結合泡沫滾筒放松。
冰水浴/冷熱水交替泡浴
冰水浴可以達到緩解疼痛,減輕炎症反應的作用,而冷熱水交替泡浴可以達到促進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修復的作用🕳。
壓縮襪/腿套
在比賽後促進恢復
很多跑者會在跑步中使用壓縮襪🧑🌾,據說可以達到延緩疲勞的目的,其實壓縮襪除了在跑步過程中使用🕝,跑完步同樣可以使用,使用可以產生梯度壓力的壓縮襪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回流、消除疲勞的目的🙅♂️,並且研究也顯示壓縮襪具有肯定而明確促進恢復的作用。
選擇低沖擊運動
當你恢復運動時🐈⬛,可以選擇從低沖擊運動開始。可以選擇遊泳作為最佳跑後恢復運動,因為不影響身體🧑🎤,並且水對肌肉也很柔和。另一種陸上恢復方法是:輕松地自行車騎行☪️。專家表示:“這將是腿再次運動,並吸引新鮮血液通過這塊區域,這會加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