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就是沿著作者的腳印去看沿途的風景,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的享受🙅🏼。2020年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意昂2的兩位同學針對意昂2平台在校同學進行了課外閱讀調查。回收的227份有效問卷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同學們對讀書依舊十分熱情🤍,且閱讀時間有了顯著提升。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由於疫情的原因🤳🏿,同學們的讀書活動受到很多條件的限製,比如不能去圖書館獲得安靜的讀書環境👨🏼💼,圖書資源不夠充足等。但有68.72%的同學表示疫情期間自己的閱讀量有所提高🦸♀️,每日的平均閱讀量超過30分鐘的人數占比六成,且67.12%的同學習慣在晚上集中閱讀。日均閱讀三小時以上的同學,經濟投入大都集中在200元以上。選擇電子書的同學閱讀花費大都集中在0~50一檔💞,而選擇了紙質書的同學花費則相對較大👦🏽。圖1🥌、2為體大學子每日閱讀時間和經濟投入統計。 圖1 調查對象每日閱讀時間統計↑ 圖2 閱讀經費與閱讀頻率的統計↑ 圖3 書籍類型與閱讀花費的統計↑ 望經拜道,各有一好 學習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同學們的興趣不同,喜歡閱讀的書籍內容有差異👨🏿🏫,但經典著作類書籍最受大家青睞,最常閱讀此類著作的同學占74.32%👨🏼🔬,閱讀專業類書籍和輕松娛樂類書籍的同學分別為56.76%和54.95%,從數據來看👒🕶,疫情對同學們的書籍類別的選擇影響程度並不大👱,仍舊是經典類圖書居於首要地位👩🏿🦱。同學們閱讀輕松娛樂類型書籍類型更喜歡在線上進行🧚🏿。 圖4書籍內容偏好統計↑ 圖5 書籍類型偏好統計↑ 圖6 閱讀地點偏好統計↑ 如圖6所示,受疫情的影響,97.8%的同學喜歡宅家或宿舍閱讀🔚,43.61%同學喜歡去圖書館閱讀。互聯網時代下✒️,電子書的出現為書籍的閱讀開拓了新方式。但同學們仍傾向於閱讀紙質書,76.58%的同學更喜歡閱讀紙質書,他們普遍認為紙質書的觀感更佳,方便翻閱👶🏼。對於電子書的閱讀,63.3%的同學采用手機的方式。圖6為調查對象較常使用的電子閱讀平臺,微信是最為重要的電子閱讀平臺🍠。盡管大家都更為喜歡紙質書,但相比男性,女性選擇電子書的占比更大💽。 圖7 閱讀平臺偏好統計↑ 圖8 書籍類型的性別統計↑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開卷有益🤌🏿,讀不同的書會給我們帶來不同方面的精神財富🌾,88.55%的同學認為讀書帶給自己的最大益處是開闊視野和豐富知識👨🏿🦳,78.85%和60.35%同學認為讀書最大的益處是提升修養和技能。由於疫情影響,不能去圖書館是同學們課外閱讀時遇到的主要障礙🤵🏿♀️。 圖9讀書帶來的最大益處統計↑ 圖10讀書時遇到的主要問題統計↑ 正如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所說:“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閱讀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推進力量,青年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中堅力量,要珍惜國家和社會為我們營造的良好的書香濃郁的氛圍,努力發揚崇尚知識、熱愛閱讀的良好傳統,讓圖書陪伴我們順利度過疫情防控期,並為未來步入社會積蓄更多的力量🙏。 作者/張琳玉、陳欣雨 指導老師/龐明慧 輪值主編/吳垠 責任編輯/黃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