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9時𓀏🧑🏿🎄,教學樓205教室舉辦了“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主題分享交流活動🛌,為2020級新聞與傳播研究生提供學業指導與規劃。
2020級研究生導員羅姣姣老師擔任本次講座主持人,王嘉婧老師為主講嘉賓。在短短兩個小時內,王嘉婧老師與同學們進行了一場兼備“趣味”與“深度”的“靈魂對話”
嘉賓介紹
王嘉婧老師現任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創意項目部主任🐝,是清華大學博士後、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學術成果頗豐,在各大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參與多個重大研究課題⏏️,同時王嘉婧老師也是一名編劇、導演,有著很強的業務能力,主創🏃♀️、參與了包括《走進和田》在內的多部紀錄片、微電影。
由於疫情的原因,王嘉婧老師未能來到教室現場,所以通過騰訊會議的線上方式跟大家見面。講座中🦴,王老師基於其自身的學習經歷和教學經歷,提出我們當下的人生階段和狀態中,所應具備的一些思考。
分享開始,王嘉婧老師以“失速”的概念切入🕸,“失速”的意思,主要是指大家通常研究生一畢業就面臨著人生的一個巨變,為人生下一步的路徑和方向抉擇👨🚀🧙♂️。是工作、讀博、抑或是其他🐧?找什麽樣的工作呢?體製內還是體製外?讀博讀哪個學校?讀博是為了什麽👎🏼🦙?讀完了博你想幹什麽🪦?
以上種種,都需要同學們在校園時,結合自身情況做出些考量和思索,從而為畢業後的選擇做好準備👨🏽🦳,最大限度避免“失速”的風險🙏🏼。
1🧙🏻♀️、問自己、問偶像➞、問他人
嘉婧老師建議同學們,在迷茫迷失的狀態中的時候,不斷發出“三問”——問自己、問偶像🙃、問他人🧑🏿🦰。
“我相信有不少同學是被推著走進研究生的大門的🚾,包括我自己也是”🈺,王老師說到。讀完本科後🙃,可能就覺得自己應該自然而然地銜接👱♂️,讀個研;或者自己的父母讓自己讀研🧚🏽♂️。與此同時🤟🏻,自己對人生的大方向也並不是明確和清晰,那麽讀研確實是一個不會出錯的選擇👋🏿。
但是,王老師表示,“你應該讀研”不能成為讀研的理由,需要把原因具化、明晰。如果不能🤟,那麽就需要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多思考、多反思、多問。
問誰?——三問:問自己🍪、問偶像、問他人⛹️。
問自己,這一行為需要日常化。“如果到某個時刻或者某個階段,你每天問自己的答案都不變的時候🤛🏼🚴🏿,那麽一定程度上來說,你的方向清晰了;你逐漸地把自己搞懂了👨🦳,知道自己要往哪兒去了。”但這個過程還需“兩問”的配合與協作🥷🏼,那就是還要問偶像🤵🏽♀️,問他人。
王嘉婧老師接著講到👷🏼♀️🎊,偶像是指在領域內做得很好或很成功的人🏊🏿,是想到他就能激起你的進步欲望的人🌘,是你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這個東西聽起來好像很虛🧗🏻♀️,但這樣的人其實不僅僅是在銀幕上或者媒體形象中,我們身邊的日常中就有這樣的人,比如你的老師🟣。
而說到問他人這一點,可以幫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正如“鏡中我”理論所講的⛓️💥,他人對自我的言行和態度是我們反觀自己的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我們才能更加清晰和多維地看到自己👩🏻💼。只有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找準自我定位和自我精進的方向🫅🏼。
2、重新梳理人生
(1)自我與環境的關系
(2)不再有誰理所應當地對你負責
研究生階段是完全成人化階段,同時是大家從校園走進社會的過渡段和銜接點。在這個階段裏👨🚀,王嘉婧老師建議大家🟤,將自己的人生做認真的梳理——從何處來🚣🏿?想向何處去🚊➔?能向何處去?這些問題都需要弄清楚👰♂️。
“在這個完全成人化的過渡階段裏,大家需要樹立一個意識,那就是不再有誰理所應當地對你負責👩🏼🎤。你是你自己的完全責任人,不做巨嬰👊🏿,不做啃老族是第一步,然後我們再說回報父母家人的事👮🏽。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搞清楚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系。只有厘清了自己與環境的關系💆🏼♂️,我們的行動才具有針對性,才能獲得一個好的環境反饋,才能實現最大的效能🥎。”
3🙆🏽♂️、給自己留好“後路”、問自己一些問題
王嘉靖老師也從個人經驗出發,讓大家在人生前進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上🛌🏼,為自己的人生留好“後路”,而留後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不要傷害你的朋友
◎可以分手,但不要渣
◎不要理所應當地用父母的錢
◎不要忘記熱情和沖動
◎不要害怕未知
◎不要早結婚
◎不要害怕學習
◎不要停止旅遊
◎不要認為自己都是對的
◎不要認為自己都是錯的
“總的來說👩🏻🍳,就是不設限,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不偏見💔,以包容友善之心觀萬物觀世間。然後去做9️⃣,去努力😚,去收獲。”王嘉婧老師表示,這些都是自己的個人經驗1️⃣,並不一定完全正確🧛🏻♂️,也可能不完全適用於每個人💂🏿🕵🏼♂️,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思索和啟發📩。
同時她也建議大家在成長過程中也要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
◎你有自己特別喜歡的事情嗎?那種有了它,就會狂喜的事情,除了錢。
◎你有繼續在做這件事情嗎?
◎你有懊悔的事情嗎🏟🫒?比如分手⬆️,比如放棄某個機會🧚🏿♂️⛹🏿♂️?
◎是為什麽你有這樣的懊悔呢👱🏻♂️?
◎你還有可能改變嗎𓀖?
◎你的生活有過劇烈的變化嗎⏮?
◎你害怕面對未知嗎?
◎你是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嗎🦃?
◎你愛自己嗎?
“這些問題如果大家每一次問自己的時候🕵🏽♂️,都有答案,並且能具體陳述自己的答案,那就說明你看見了你自己👩🏻🌾。其實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地看見自己。”
4、關於學校生活
關於學校生活👩🏻🍳,王嘉婧老師告訴大家,作為學生⚒,通常總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提供什麽🏊🏽,比如各種獎學金製度♛,比如各種實習機會和工作機會。“但需要提醒大家一點的是,大家不要把這種希望理所應當化和日常化🐔。相反,我們應當多問問自己有哪些點👨🏿🔧🙎♂️,值得這些資源和福利落到我們頭上。換言之,我們需要做好自己🚊,並且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和技能。”
王嘉婧老師也提醒大家,在能力所及之時👩🚀,也應當反哺學校或建設學校🥕,其實學生和學校之間是一個雙向的關系。讓這種雙向的關系正循環是一個值得大家努力的方向。
而面對不少同學關系的讀博的話題,王老師提醒大家可以提前多多做準備🧑🏼🏫,更重要的是,需要清楚自己想去哪個學校,或者想在哪個領域或方向深耕✵,有沒有特定的想要選擇的博導。
整場分享交流會趣味性中充滿了啟發性,同學們都認真參與了交流,且在交流分享會後,有不少同學表示有很多的啟迪🥣,並引發了有關如何更好完成研究生學業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文/薛靜、秦冰
圖片/胥婷
責任編輯/陳佳怡
校對/張婉晴
審核/豐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