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光明影院聯合騰訊新聞發起了一次特殊的電影在線直播活動🤏🏿,在保留電影原本臺詞、音效、配樂的同時,由講述人在臺詞間隙描述畫面信息🙄,幫助視障人士“看”電影🖐🏽👈。
這種形式的無障礙電影,光明影院去年製作了104部。
無障礙⬅️,指無阻礙🧜🏽♀️,能夠順利進行🏂🏼。
無障礙電影是專門為方便聾人和盲人觀看的經過加工的電影,通過重新剪輯或增補配音解說、字幕及手語解釋等方式📸,讓視聽障者無障礙地感知光影世界。在國外和我國的港臺地區🌯,為視障人士提供的這種配音解說服務也叫“口述影像服務”🧑🏻🌾👦🏿,廣泛應用於電影電視、戲劇、博物館展覽等領域。
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委員會主任朱覺介紹數字化無障礙電影得製作流程🏣:“無障礙電影首先通過影片出品方授權,提供影片的素材資料,再由編劇團隊操刀,將影片內畫面信息傳遞的劇情通過文字生動描述出來,錄製成單獨解說音軌💽,最終通過專業服務器對其進行特殊打包🧑🏼🦲,一部無障礙電影就誕生了😜。”
當前🕘,我國的無障礙電影放映可由誌願者現場為視障人士講解👨🦲,也可以由專業從事“無障礙加工”的公益組織製作成數字化無障礙電影在影院專門場次放映。
截至2010年,中國有1263萬人存在視力殘疾(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0年末全國殘疾人總數及各類、不同殘疾等級人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我國每年會出現新盲人約45萬,低視力135萬人,即約每分鐘出現1個盲人,3個低視力者👸🏼。
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在對於不同障礙人群的傳播實踐中🏂🏼,眾多媒介形式都采取了相應的手段和方案。如新聞中對於聽障人士的手語播報🫱🏿,紙質媒介推出的盲文閱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視障人群的權利意識、參與意識和平等意識都在不斷增強,他們對信息的知情願望和對藝術的欣賞需求也隨之增強🤵🏻,如何滿足殘疾人的藝術審美需求,尤其是此類依托視覺聽覺呈現的藝術形式🔯,是無障礙傳播面臨的一項難題。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趙淑萍提到建立“光明影院”的初衷:“學校門口的盲道我們天天經過,其實沒什麽盲人在上面走,利用無障礙電影,我們可以構築一條文化上的盲道🤵🏻。光明影院的寓意就是幫助視障人士尋找光明,給他們希望。”
與歐美等國家相比🫄,我國的無障礙電影事業起步較晚,國內可查的最早的無障礙傳播大約始於2003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陸續開始舉辦為盲人講電影的活動。2009年4月23日🥽,在聯合國倡導的第14個世界讀書日,上海市殘聯、上海市圖書館和上海市電影評論學會聯合成立了全國首個無障礙電影工作室🫱🏼。
2011年, 上海的無障礙電影項目獲得國家出版基金的重點資助, 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重大音像出版骨幹工程項目,這為無障礙電影事業的發展註入了巨大的動能, 在資金和政策上有了保障🔻🥮。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和上海市有關部門的推動下, 無障礙電影走出上海, 惠及了全國🤰🏼。
目前,我國電影事業發展迅速🙎🏽♂️,影片數量大幅增加,影院及屏幕數量趨於飽和,2019年🎉👷🏻,我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票房總量再創新高,達到642.66億元🙋♀️,繼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為我國發展無障礙電影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我國發展無障礙電影目前存在的投入和片源不足、製作水平和解說質量的限製🀄️、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大大影響了聾盲群體接觸無障礙電影的可能性。根據有關機構的調查表明,很多視障人士仍從未觀看過電影✋🏽。
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首先,需要提升無障礙電影的製作水準和質量。電影的敘事方式非常豐富,口述影像不應只是簡單地描述畫面、人物動作等,而應該通過對影片內容的二次創作,將影片的各個元素進行重組,轉化為“線性的口頭語言”,結合影片情緒為視聽障人士娓娓道來,以便於殘障人士感受到其蘊含的藝術美感👆🏼。目前,我國解說人員多為誌願者,在專業性上略有欠缺,且並無進行專業培訓的機構和學校🧏🏽。這需要我們逐步完善相關崗位的培訓機製,建立配套的培養方案💎。
其次,也應提升無障礙電影的覆蓋率。目前,我國無障礙觀影基礎設施僅在諸如北京上海等為數不多的大城市較為齊全🏄🏻♀️💆🏽,在農村😧💁🏼♀️、中小城市的視聽障人士🧑🏿🦱,幾乎沒有接觸無障礙電影的機會👩🏽🎨。目前💇🏻,上海市已經基本實現全面覆蓋,當地在提升覆蓋率的探索值得其他地區借鑒——除了建設無障礙影院,上海市積極發揮社區作用,上海徐家匯社區將數字化無障礙影片製作成DVD🉑,大大提升了試聽障人士的觀看率。而相關慈善機構和誌願者群體也利用公益渠道獲取片源,解決了片源不足的問題。在殘障人士分布更為集中的廣大城鎮農村地區,即使沒有建造專業影院的能力,也可以依靠殘聯🔚、基層組織等,通過刻錄光盤或互聯網資源等更便捷的方式進行傳播。
此外,目前的無障礙電影還停留在公益層面🧑,無法進入產業機製🎸,盡管無障礙製作的成本並不高,但因為無法產生經濟效益,至今仍沒有一家專門面向視障群體製作放映一條龍服務的機構🫲🏽。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每一部影片發行時都必須製作“無障礙版本”,配以不同語言🤽🏻,視障人士和正常群體一樣買票進入任何一家影院🏡,戴上影院具有特殊音軌的耳機🐐✊,就可以不影響他人🚴🏼、自由地“聽電影”。
但由於電影版權的限製,我國現階段無法即時獲得新推出電影的版權進行製作👩🏭,一部電影涉及的版權方多🙆🏻♂️🤵🏿♂️,僅在公益的運行範疇內無法逾越這一障礙。這種“時差”使得一些年輕的視聽障人士的觀影興趣降低👩🏼🦰,也影響了他們突破文化障礙融入社會。大量影片版權的獲取除了需要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影視公司、製片廠等的支援👬,也需要我們加快無障礙影片商業化發展以促進產業完善。
作者/常舒寧 指導老師/吳垠 輪值主編/張淩霄 責任編輯/黃怡靜